Saturday, December 29, 2012

发现富人默默在做的35件


追求财富的心,人人皆有。但为何有人能如愿登上巅峰,有人却只能站在山脚下仰望兴叹?其实,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:富人总是“努力”让自己有钱,常人却只是一直“想着”变有钱,只要愿意敞开心胸,学习有钱人默默耕耘的事,你也可以爬上财富的“巅峰”。

有一天,两个好朋友走在路上,一个是英国人、一个是犹太人,他们同时看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,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,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。英国青年带着鄙视的眼神说:“一枚硬币也捡,真没出息!”犹太青年则心生感慨:“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,真没出息!”

两年之后,两人在街上相遇,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,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。英国青年不解地问:“你怎么能这么快就发财了?”

犹太青年说:“因为我没有像你一样绅士般地从硬币上跨过去,我会珍惜每一分钱。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,怎会发财?”

的确,很多富人在还没成为有钱人的时候,原本都是平凡的上班族,甚至是家境清寒的穷苦人家,但他们却能改变命运,创造财富、迈向致富之路。相对一般人,只是乖乖地应付公司交办的事情,每月期盼领固定薪水,甚至长时间工作、忙到“爆肝”,却依旧还是难以摆脱“穷忙”的窘境。其实这些富人,只是赢在不间断地做着常人忽略的“小事情”。

就好比百米赛跑,得到前三名的,往往差距都在一秒之内。同样地,富人的智商不一定比常人高,但差别却只在于他们默默认真持续地做了“对的事情”。

在这里,我们从生活观、金钱观,以及投资、理财等各个面向萃取出“富人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”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很简单,只要每天多花点时间,做些简单的改变,你也可以迈向致富之路。

规律性早起、持续地运动

“早睡早起,使人健康、富有、明智。”是起草美国《独立宣言》的富兰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的名言,尤其是“规律性早起”这件事,更是许多成功企业家、富人最普遍拥有的生活习惯。他们深知早起不但有益健康,更能将成效反映在所从事的工作上,产生惊人的效益。但一般人总是容易赖床、缺乏运动。精神不济的结果,工作效率自然大打折扣,更没余力去认真思考致富的具体计画。

对于富人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,他们懂得起个大清早,思索一天的工作计画与理财布局;也懂得规律性的运动,提升自己的体力与精力,为自己的事业奋战与规画。例如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,习惯早上六点就上班;亚洲首富李嘉诚也一样在早上六点起床,打高尔夫后才去工作。

又如新兴市场教父墨比尔斯(Mark Mobius),在满档的拜访公司行程中,仍然维持每天早晚一小时健身的运动习惯,即使今年已经高龄七十四岁,依旧保持旺盛的精力,在投资界的地位至今屹立不摇。

远东集团的徐旭东,也有每天早上五点起床、跑步一小时的好习惯,就算是出国洽公,他也带着球鞋去晨跑,并且自创了一套“跑步投资学”。

徐旭东认为,在晨跑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思考,还是观察一个国家民众活力的最好方法,因为人民是否早起,可看出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勤勉,是徐旭东决定投资该国的指标之一。


结交有益的人脉,讨论致富话题

孔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种:“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”,富人总是积极地参加活动,培养可以教学相长的人脉,但一般人总是觉得人际社交太麻烦,或者是结交对自己帮助不大,甚至是无法推心置腹的酒肉朋友,因为富人们深信,与人分享自己的投资想法与观念,进行资讯交流,有助于扩大他们投资理财的视野。

家住大安区豪宅的股市达人刘友威,就会定期参与法人友人举办的聚会,从中获取上市柜公司的讯息,作为他股市投资的参考。知名股市专家、瑞展产经研究董事长陈忠瑞,早期也会定期参加“证思会”,与当时?面上的知名分析师,交流股市资讯。至今也会与产业友人维持良好关系,成为他产业分析的参考依据。

几乎每一个房市达人,也都有几个丰富他们投资讯息的房仲与地产业的好友,是一样的道理。例如家住“信义富邦”豪宅的七田真右脑开发集团社长陈秀桂,房地产投资就很有一套,她手握帝宝豪宅与精华地段的房市获利战果,很多讯息都是来自于她熟悉的房仲与地产业友人,所提供的一手房市资讯,偶尔她还会呼朋引伴揪同好看房,作为买房议价的筹码,买到物美价廉,低于市价行情的漂亮价位。

钱要用在刀口上,付帐前详阅帐单

此外,在《我的有钱人计画》一书中也提到,富人从口袋掏出钱来时,一定会问的两个问题:一、这项开支是有必要的吗?二、这项开支会为我带来财富,还是财富缩水?足见在每个富人心中,都有一把“衡量消费”的尺。

在金钱观上,富人通常会先选择投资会增值的商品,再考虑奢侈性的消费品,甚至在日常生活对每一分钱的花费,都绝不浪费,他们不是吝啬,而是出于对金钱的一种“尊重”,且大多是“钱要花在刀口上”的实践者。

台湾“经营之神”王永庆向来以节俭着称,他有个喝咖啡的小习惯,会倒些咖啡到装奶精的小容器里冲洗,再倒入杯中,一定要确定没有浪费后,才享受咖啡的美味。

微软董事长比尔盖兹也曾经说过:“即使微软已是一家拥有五万名员工的大公司,但我们仍然要科学地使用资源,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支出,如头等舱机票和昂贵的旅馆。”微软至今仍维持创业维艰的心态,珍惜每一分钱。

股房投资高手、现任春天诊所负责人何丽玲,即使住在帝宝豪宅,至今仍保持着“连吃一碗牛肉面都要记帐”的好习惯,并且在付帐前详阅每一笔消费,在信用卡对帐单花费的核对上也相当仔细。他们深信珍惜自己所买的每一样东西,才不会浪费,妥善的应用每一分钱,才能持盈保泰。

畅销书《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》的作者哈福.艾克(T. Harv Eker) 曾这么说道,“有钱人创造自己的人生;而穷人是让人生发生在自己身上,如果你要创造财富,就必须在金钱方面掌握自己的方向盘,尤其在致富法则中,钱,在它能发挥效用的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;若在它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,那它就完全不重要了。”

  的确,在《今周刊》七七八期的封面故事“中产穷忙族,五年赚一亿元的致富告白”中,主人翁李哲豪就是学会了“富人默默在做的事”而大翻身的经典案例。五十三岁的他,之所以能靠股房双赚,累积亿元身价,关键就在于他向昔日同窗的富人好友傅先生请教“致富诀窍”,且摒除偏见、彻底执行,让他得以迈向致富之路。

李哲豪当时卖掉了增值性不高的房地产,又向银行低利贷款重押他长线看好的上海商银股票,创造惊人报酬率。接着又把自住的国宅与租金报酬率较差的房子出售,改换增值性高的新板特区小豪宅。这些“借力使力”“资产活化”的方法,充分把他的资产发挥到最大的效应。

“总是想把钱放在对的位置,发挥到最大的效益。”就是这些富人最大的共通点,所以当一般人只想着“如何用定存储蓄”时,他们反而一天到晚想着要“如何让钱变大?”“投资什么报酬率最高?”他们宁可选择相信自己,掌握财富的主导权,当资金部位还小时,或许会一次性重押,但资金规模一旦变大了,不论是股票、基金、外币、不动产等,富人大多懂得三种以上的投资理财工具,资产配置做好了,才能攻守兼备。

有好标的适度借贷投资,资产配置灵活

此外,富人大多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,且会自创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逻辑,常人可能就比较容易听信明牌,随市场起舞。例如股神华伦.巴菲特擅于“危机入市”、散户大侠郭际胜看准“董监改选行情”、平民股神苏松泙每年必赚“除权息行情”。

股市投资达人刘友威就认为,投资股市的心法,并不是朝夕即可练就,必须要靠经验的累积,不断吸收资讯与虚心求教,才能因应变化莫测的市场。

因此,刘友威手上总是握有台股的历史资料,时时观察线图、基本面财务数字等,适时更新投资资讯,才能掌握台股高低点,增加投资胜算。

综观了这么多富人默默在做的事情后,读者不妨自己测验看看自己符合了哪些项目?如果没有完全符合也不用灰心,因为在接下来报导的文章里头,三位身价至少五亿元的富人们,他们也只不过持续地做对了几件事情,就能从小职员一步步达到财富自由的境界。

所以,现在你只要耐着性子,学习富人的行为模式、用对方法,有一天,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致富传奇。

 
  生活习惯面
 - 好朋友婚丧喜庆,再远也要去。
 - 每天规律性地早起。
  - 勤于参加社团活动,多交朋友,不抱太强目的性。
  - 有效利用零碎的时间,如开车时听教学录音带,搭车时看书。
  - 与人相约一定提早到达现场。
  - 尽量每天跟不同的有人共进午餐。
  - 随身携带笔与笔记本,记下重要事情或临时想到的灵感。
  - 喜欢谈论如何赚钱的话提题。
  - 每天固定记帐。
  - 把梦想及目标写在电脑桌面或写在醒目之处,时时提醒自己。
  - 尝试每天从不同的路线上下班。
  - 在别人背后说人家好话。
  - 送客到大门口。
  - 把工作当成兴趣在做。
  - 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。

  金钱消费面
  - 喜欢在冷门市场找机会。
  - 宁愿买差一点的车子,也要买好一点的房子。
  - 珍惜花钱买来的任何东西。
  - 乐于与家人及朋友分享投资经验。
  - 懂得分享财富,乐善好施,让自己的人缘更好。
  - 刷卡签帐前,详细比对每一笔消费金额,付款时核对帐单。

  股市基金投资面
  - 遇到好的投资机会或公司认股,勇于融资或向老板借钱买进。
  - 优先买进会增值的资产,延后买进会折旧的资产。
  - 市场低迷时,勇于逢滴买进绩优标的。
  - 懂得使用三种以上的投资理财工具,攻守兼备。
  - 勤看线形、做功课,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。
  - 把公司实施库藏股,视为逢低入市良机。
  - 有闲钱也不放定存,一定要找到钱滚钱的标的。

  房市置产理财面
  - 把看屋当成休闲活动。
  - 议价坚持低于市价一成的原则。
  - 把购屋置产视为理财行为而非消费行为。
  - 与房地产仲介成为好友,取得一手资讯。
  - 勤阅报章杂志过滤有效资讯。
  - 购屋前至少看过50间房子。
  - 揪团买房,尽力争取更大折扣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